“十二五”以来,我国生物发酵行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企业的兼并重组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高效、绿色、低碳等可持续特征已经逐步显现,并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错综复杂的国内经济形势变化格局下,我国生物发酵产业仍面临产能结构性过剩,原料、人力、环保等成本上升,核心技术水平与国外具有较大差距等影响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十三五”将是我国生物发酵产业发展的调整期,也是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和壮大生物发酵产业,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可能面临的资源短缺等问题、构建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之路成为必然选择。
“十二五”我国生物发酵产业规模继续扩大,主要产品产量从2011年的2230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2420万吨,年总产值接近2800亿元;主要产品出口量从2011年的286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333万吨,2014年出口额达43亿美元。
与此同时,我国生物发酵产品还改变了之前单一的格局,逐步形成味精、赖氨酸、柠檬酸、结晶葡萄糖、麦芽糖浆、果葡糖浆等大宗产品为主体、小品种氨基酸、功能糖醇、低聚糖、微生物多糖等高附加值产品为补充的多产品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生物发酵产业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十二五”期间企业兼并、重组越发活跃,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目前年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4家,产品质量及安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产品标准已与国际接轨。
不仅如此,发酵行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也在逐步提升,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以柠檬酸为例,平均粮耗从2011年的1.86吨/吨降低到2014年的1.78吨/吨;平均汽耗从2011年的4.29吨/吨减少到2014年的3.15吨/吨,下降幅度明显。
我国生物发酵产业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很多喜人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首先,市场需求和产能矛盾突出,产业结构仍需完善。一方面大宗生物发酵产品所占比重依然偏高,产能结构性过剩,产业链单一;与之相反,高附加值产品数量少、品质低,产品应用技术发展相对缓慢,产品应用推广力度不够,未形成完整的生物发酵产业链条。
另外,影响我国发酵工业整体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一些共性技术、工艺和装备上的制约,虽然我国发酵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少数大宗发酵产品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影响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水平与国外仍具有一定的差距。
不仅如此,受国家政策影响,生物发酵产品生产的主要原料玉米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导致企业生产成本持续增加,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而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资源能源消耗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环保投入持续增加,这些生产要素的双重作用,使得企业发展压力不断加大。
不过,随着生物科技的进步及其向工业领域的快速渗透,一个全球性的产业革命正在朝着生物经济发展,世界各主要经济强国都把生物制造作为抢占未来生物经济竞争的制高点。
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发酵产业也将在“十三五”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机遇。其主要表现在:第一,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二,资本市场对生物发酵产业的高度关注,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第三,消费市场需求变化给生物发酵产业发展带来生机。
“十三五”中国生物发酵产业的指导思想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绿色化、个性化、高端化为突破口,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并完善产业链条,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宗和新兴生物发酵产品;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打造世界级知名品牌;推动行业内兼并重组,积极培育抗风险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快集聚效应突出的生物发酵产业基地建设;实施走出去战略,全面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努力实现生物发酵产业的中国梦。
到2020年,生物发酵产业力争实现总产量达3800万吨,年均增长率达8%左右,总产值达4500亿元以上;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实现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到2020年,培育10家以上总资产超过100亿元的骨干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明显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生物技术产品。
到2020年,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单位产品耗水量降低15%,能耗降低10%,污染物产生量减少15%以上,排放量降低10%以上;制修订各类标准30项,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60%以上;行业内产品食品安全评估和诚信体系覆盖率达到95%以上。
首先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提高产品特殊性能的研究,通过生物转化、生物催化等方法生产高附加值产品,重点开发菌种选育、发酵工艺、分离提取纯化的关键技术和设备。
其次要推动产业转移和企业重组。以市场为导向,引导行业立足资源优势,通过生物发酵原料基地拓展、产业链延伸、价值链延长,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
还要推动实施产品应用链体系联动工程,加强产品应用领域深度开发;推进清洁生产,加强产业环保治理。重点研究内容包括:新型发酵资源的开发与高效利用、发酵废弃物高值化综合利用、发酵废水资源化处理、清洁生产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在发酵行业绿色生物制造中的综合应用。
另外,还需强化标准和知识产权体系建设,以及通过联合金融资本方和金融服务公司共同构建具有特色的中国发酵行业金融服务平台;构建生物发酵产品物联网服务平台;强化人才交流和培训工作;加强宣传和引导,增加社会认知度。
最后还要鼓励有比较优势的生物发酵企业到境外投资,合作开发利用资源,开展加工贸易,不失时机地扩大经济技术合作领域、途径和方式,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